【李開復給青年的12封信】 跟隨科技領袖的指引, 培養3個關鍵思維,成為AI時代最被需要的人才 Post author:yosiang Post published:2023-06-22 Post category:商業理財 Post comments:2 Comments 人工智慧已經悄悄進入我們生活中,不管是我們日常在用的臉孔辨識,或是搜尋最佳路徑的Google Map,甚至是瀏覽購物網站上看到的推薦商品,裡面不免都有人工智慧的運用。隨著科技的發展,它的價值也越來越重要,已經開始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了。今天小翔要來介紹《李開復給青年的12封信》,讓我們跟著開復老師,一起打造AI世代最需要的關鍵思維。 本書自我介紹: 作者:李開復出版社:天下文化出版日期:2020/02/27 實體書讓我看一下 電子書讓我看一下 有聲書讓我聽一下 我們很常聽到「AI會搶走我們的工作,人類要完蛋了。」的傳言但AI真的有那麼厲害嗎?還是我們又再次過度恐慌了呢? 類似的問題也發生在18世紀的工業革命當時有很多人也認為機器會取代人類有很多工作會因為蒸氣機的出現而造成大量人口失業進而影響到社會秩序等問題 帶著這股恐慌情緒的人類隨著時間的流逝走到了現今的社會雖然當初對機器的恐懼消失了但卻換成了對AI的恐懼 面對恐懼AI的情緒我們究竟用什麼樣的心情來面對又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來抵抗AI的強勢來襲呢? 跟各位伴伴們分享3個本書的重點 李開復給青年的12封信 心智圖 培養3個關鍵思維 1. AI的7大弱點 2. 5大AI的世代的學習建議 3. AI難取代的10種工作 李開復給青年的12封信 心得: 在閱讀《李開復給青年的12封信》之前,小翔對AI的出現有點擔心,深怕未來的工作機會會因為AI的加入,而大大的減少。然而,在閱讀完本書之後,才發現是小翔擔心過頭了。李開復在書中提到這句話:「人工智慧既不是『人』,也沒有那麼『智慧』,它只能成為人類的工具,不可能取代人類所有工作。」看完這句話,小翔對AI的害怕指數從9分降低到4分(最高10分),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在於書裡有提到一些方法,能讓我們提早因應未來AI時代的到來,小翔簡單來跟伴伴們分享一下。首先,我們最擔心的是「AI到底會取代我們什麼樣的工作呢?」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用書裡提到的「五秒鐘法則」來輔助我們做判斷。如果一項工作在5秒鐘之內可以對工作中需要思考或決策的問題做出相應的決定,那麼這項工作有可能會被AI全部或部分取代。根據這個準則,我們可以預想出可能被淘汰的工作,例如工廠作業員、電話銷售和客服支援等。這些工作不需要太高層次的思考,並且可以在5秒鐘以內完成,因此我們應該優先避免從事這些工作。如果根據「五秒鐘法則」仍無法判斷自己的工作是否有危險,可以參考書中的兩張圖:「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就業風險評估圖,這兩張圖能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工作所處的位置。如果工作屬於「安全區」或「結合區」,那麼可以繼續從事該工作;但如果屬於「危險區」或「變慢區」,可能就需要開始思考轉型的方式,否則可能將成為下一批被淘汰的對象。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哪些工作可能被取代,哪些不會被取代。接下來,我們應該關注如何拉開與AI之間的差距。雖然在「計算」和「儲存」方面我們遠遜於AI,但在「情感」和「創造力」方面是我們天生的優勢。我們不應該因為在某些方面遜色於AI而自暴自棄,而是要思考自己在哪些方面能勝過AI,並找出方法將其發揮到最大,這樣我們才有機會立於不敗。孫子兵法曾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唯有我們知道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才有機會在與AI的對決中佔據上風。因此,我們必須仔細思考「人類的本質」。雖然人類不是完美的物種,但也因為某些不完美,才顯得價值非凡。「情感」是一把人類天生握在手裡的雙面刃,雖然能讓我們感到溫暖,但也有機會使自己受傷。然而,相較於AI,它缺少了這把刀。儘管AI可以不帶情感的解決一些問題,但也因為它沒有情感,所以無法理解所有問題。例如,它永遠無法理解為什麼一個人無法離開一位整天對他施暴的人,也無法理解人為何無法換掉一台已經發不動的汽車,就算他的維修費比買新車還要貴,人們還是執著於眼前這個不理智的選項。這些問題是AI無法處理的,但身為人類,我們可以理解為何他們會有這樣的反應,並找出協助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這正是我們可以加強的地方。我們可以藉由透過人類獨有的「同理心」,明白當事人的感受與顧慮。也許無法在短時間內改變他們的非理性信念,但可以讓他知道我們是理解他們的。理解是一股很強大的力量,儘管未必能立即改善他的行為,但可以讓他開始願意接受我們的想法,進而慢慢地促使他改變行為。AI雖然能立即提供對當事人最佳的答案,但未必能讓當事人接受。只有當當事人接受了,行為才可能改變。AI就算能理智的分析各方面的利弊得失,但做決定的終究還是人類,所以我們必須好好善用這項優勢,這樣才能在與AI的競爭中大大的勝出。「創造力」是人類的另一個優勢。雖然AI可以根據現有的素材生成新的內容,但這種生成是基於模型訓練的結果。然而,人類的創造力更注重於從無到有地產生原創的想法。借用彼得·提爾(Peter·Thiel)《從0到1》的概念,小翔認為未來人類要從事「0到1」類型的工作,像是從無到有的創新和研發,AI則需要協助我們做「1到∞」類型的工作,像是將已有的創新產品或概念擴展至更廣泛的市場。在過去我們可能因為資源缺乏,所以很渴望大量且快速的生產來弭補資源的不足,但是隨著工業革命與科技進步,這個願望已經達成了。我們已經不再欠缺資源,欠缺的是屬於自己的時間,AI則能夠協助我們從瑣碎的工作中獲得解放,不再被束縛於重複性的資料整理、文件處理等任務。原本從事重複且瑣碎的工作將會被AI取代,釋放出來的人力將會投入到其他領域,就像當初工業革命,將釋放出來的人力從農村移往工廠,大量且快速的生產才得以完成。然而,未來同樣將有大量的人力因為AI的關係移往至其他領域,將為其他領域帶來更不一樣的發展。「創新」可能是其中一個領域,所以我們可以在AI時代到來之前,好好培養自己的「創造力」。總結本篇心得,小翔認為如果想在AI世代活下去,我們必須正式地面對AI的出現,不要讓對它的恐懼,阻礙我們深入了解它的機會。雖然它來勢洶洶,但我們仍有優勢,所以沒有必要妄自菲薄。然而,未來真正的重點並不在於與AI爭高下,而是誰最能融合AI與人類的優勢,打出一波前所未見的組合拳,這才是我們真正該關注的重點。最後,小翔再次引用開復老師的這句話:「人工智慧既不是『人』,也沒有那麼『智慧』,它只能成為人類的工具,不可能取代人類所有工作。」希望伴伴們能記住這句話,並且正式面對AI的存在。 延伸閱讀:【從0到1】 擔心自己創業會失敗嗎? 創業前先問自己3個問題,幫你大大提升成功的機率 李開復給青年的12封信 名言佳句分享: 李開復給青年的12封信 評價: 閱讀上手度: 4/5 內容有趣性: 3/5 省思及增長性: 4/5 推薦程度: 3.7/5 看完以上的內容後有什麼心得與想法都可以留言跟大家分享讓我們一起在知識的領域上進步吧! 文章引用請來信索取授權,否則將保留法律追訴權。by TTOR-小翔 你的小小鼓勵 是我創作的一大動力(只要登入FB或是Gmail就能免費幫我拍5次手了,完全不用任何費用)再次感謝伴伴們情義相挺 謝謝(❁´◡`❁) 相關 Tags: 李開復給青年的12封信 You Might Also Like 【懂一點法律1 勞資不對立 管理不犯錯】 勞資雙方必懂得3個法律常識,超白話解析繁雜的勞動法規,全方位掌握各項權益不吃虧 2022-05-06 【晶片戰爭】 未來戰爭的新樣態,2個影響全球科技的重要關鍵,決定未來世界的新秩序 2023-06-04 【慢飆股台積電的啟示錄】 台積電給投資人的重要啟示,一流企業必備的3大特質,發掘公司深度的投資價值 2023-09-30 This Post Has 2 Comments 家萌主 2023-06-23 回覆 我們現在的生活和工作已經很多離不開AI了,真的要與勢俱進 yosiang 2023-06-27 回覆 對阿 希望你也能順利跟上科技的進步 善用科技帶來的進步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CommentEnter your name or username to comment 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to comment Enter your website URL (optional)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Δ
我們現在的生活和工作已經很多離不開AI了,真的要與勢俱進
對阿 希望你也能順利跟上科技的進步 善用科技帶來的進步